你懂“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oo big to fail电影 你懂“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吗?

你懂“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吗?

2023-12-08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第八十九至九十二条规定了关于保险公司分立、合并、撤销或解散的相关事宜。

这个是“百度百科”找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wYo9kH9E5LUaeOq1-S5D_a7LCieHn6JZXsqOkZq3dieIfFVnjZAXcvCWmEOpoQAkG4YzE0LAGgORhEfH4x0P_4gslDy4qHzTAnxqRApWjG,页面是这样的:

对比大陆和香港对于保险公司破产的法律规定香港的是这样的:香港保险监管规定若保险公司被清盘,则长期业务须转让给另一保险公司或因此事待成立的保险公司;

而国内有两条规定,第89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第92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可见大陆的法律中,解散和破产不是同一个概念,大陆法律其实也规定经营人寿的保险公司可以破产的。破产后其持有的长期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

现代社会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金融生态,其客户并非是企业而是广大民众以及政府机构,因此保险公司承担着比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其它以商业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也因此应该采用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则。

国内的保险监管机构是“保监会”,所依据的法规是《保险法》(全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香港的保险监管机构是“保险业监理处”,所依据的法规是《保险公司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共一百八十七条,加上第十一号主席令,共21523字。《香港保险公司条例》英文全文共七万一千零六字,香港政府官方中文翻译版共111608字,两者字数差5倍。

《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公司的部分为第三章,第六十七条至第九十四条,占全部篇幅的六分之一不到。保险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我们相信,对于保险的法规无论多详细都不过分。

2

法律毕竟也是人制定的,我们比较一下历史

>>>>香港:

可以说从清政府的香港开始,近170年内人寿保险公司未曾有破产案例。香港政府在每家合法经营的保险公司的核心精算部门,都会指派政府任命的精算师,从而从公司内部监管保险公司的运作,保障客户利益。

保险公司一方面只可以投资政府认可的、低风险投资工具;另一方面,会将某公司客户的保费分摊,由其他保险公司承保,由整个行业共同承担风险。如果是境外保险公司在香港注册,所经营业务与母公司独立核算。

如果母公司出现财务风险,香港政府指定的精算师,会绕过保险公司董事会,直接上报香港政府。香港保监会有权力冻结该公司的资产,不容许离开香港,以优先保护客户利益。

这个防线的“至关要命”在2008年金融海啸事件也表现得很充分,当时虽然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都大量破产倒闭,但保险公司依然稳健如初。友邦公司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保险因为金融危机,卖出了大部分友邦公司的股票,因此目前香港友邦不仅没有在2008年金融危机受害,反而回购了大部分母公司手中的股票,并于2010年在香港股市IPO,募资205亿美元,是目前为止全球第五大IPO,从而变成了由香港本地控制的保险公司。其实,全世界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是不允许倒闭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美国雷曼兄弟及其其余的 400 家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AIG保险一起到了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没有伸出援手去挽救雷曼兄弟及其其余的 400 家银行,而出钱收购了美国国际集团AIG保险85%的股权,不允许美国国际集团AIG保险公司倒闭。

>>>>大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近70年也没有保险公司倒闭,不过银行倒是倒闭了一家,就是1998年由于疯炒海南地皮而倒闭的海南发展银行。

3

香港政府对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以及其他资产的要求

香港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的赔偿支付能力过300%(内地的保险公司一般只维持在150%的幅度)。为此,香港发展至今,我们也没有见证过香港保险公司有机会倒闭。若然万万一发生了,香港的保险市场只会比大陆更成熟,监管机制只会更严密。

香港保监处规定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会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收购继续经营,以确保客户的权益。所以客户最多只会因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损失红利收益,但保障类投保保额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例如,每出售一份寿险,香港保险监理处都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把该份保单80%价值的资产维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香港政府也正在设立香港人寿保险再保险基金,用以担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寿保单。而且随著香港保险市场的日益庞大,香港监管机构将加大客户的保障力度,在不久将来还会成立客户保障法案,来确保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所有客户得到全面保障。

4

我们再看一下香港保险公司在金融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

香港的保险大多是外资的优质保险公司,公司的发展历史甚至高达200年,如果说有可能倒闭的,应该现在你不能看到的了。这些的保险公司累积了丰厚的资产,在全球投资能力上明显强于国内,我们投保可以享受到这些百年老保险公司稳定的分红。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金融信用评级机构有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公司。三大评级机构的服务较为相似,但在服务范围、信用等级设置及评级标准等方面各有侧重。标准普尔信用等级共分20级,最高等级AAA;穆迪和惠誉评级共分19级,最高等级分别为Aaa和AAA。上述三家评级机构的BBB-/Baa3以下信用等级被认为是不具投资性的。

简单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大家较为熟悉的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情况,数据来源于各家金融机构官网的“投资者关系”信用评级披露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官网,自行参考和比较。

表1:中国内地几大银行长期信用评级结果

表2:香港地区几大银行长期信用评级结果

表3:中国內地几大人寿保险公司长期信用评级结果

表4:香港地区几大人寿保险公司长期信用评级结果

通过简单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相对于银行更高一些,香港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也均高于国内机构。

5

我们看一下国际上对保险公司的评定

由20国集团(G20)设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全球金融规则制定者,公布了9家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即大到不能倒保险公司)名单。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缩写TBTF)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指当一些规模极大或在产业中具有关键性重要地位的企业濒临破产时,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业倒闭后所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造成社会整体更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即称为“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机构FSB(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又称为"全球央行"。是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为稳定全球经济于2009年4月初在伦敦G20峰会决议设立的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监管体系。

FSB负责对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进行评估和监测,指当一些规模极大或在产业中具有关键性重要地位的企业濒临破产时,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业倒闭后所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造成社会整体更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即称为“大到不能倒”。 FSB就会每年发布一份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名单,在保险领域会选出九家保险集团,2015年11月,FSB发布了最新的名单如下:

6

9大不能倒闭的保险公司

1. 英国保诚(Prudential plc)

2. 德国安联保险(Allianz SE)

3. 美国国际集团(AIG)

4. 英国英杰华集团(Avivaplc)

5. 法国安盛集团(AXA S. A.)

6. 美国大都会集团(MetLife, Inc.)

7. 中国平安集团(唯一上榜中国公司)

8. 美国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9. 荷兰全球保险集团(Aegon N. V.)

2015年荷兰Aegon 取代意大利GENERALI

“MyMoney港险家”(微信号:mymoney996),专业规划您协助做好人生财富配置,包括健康保障,退休计划,子女教育,财产分散和财富传承。不断带您发现海外投资新机会,不只是保险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